这一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与前五次有何不同?

发布日期:2023-11-02 浏览次数:778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10月30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此次工作会议备受瞩目。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可谓我国金融领域最高规格的会议。过去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通常每5年召开一次,自1997年第一届会议召开以来至今共召开5次,每次持续时间2-3天。会议在金融政策及格局部署等方面对我国金融业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作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本次会议是首次。从“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到“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两字之差,体现的是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和集中统一领导。

会议首次提出建设“金融强国”,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历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主线有所不同

由于经济周期缘故,五年一次的金融工作会议召开时通常经济环境和背景都有所不同。因此,尽管历次会议都会着眼于金融深化改革、控制风险、对外开放、服务经济等,但主线有所不同。

首届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于1997年。这次会议的主线是“整顿金融秩序、化解金融风险”。当时,正值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亚洲国家普遍面临严重的经济冲击、资本外流和汇率贬值。

与此同时,彼时国内金融系统问题频发,金融管理失序、地方政府滥设乱办金融现象严重、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率处于高位等,致使国内金融风险不断酝酿。会议明确提出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大体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调控监管体系。此后,金融系统得到了全方位改革。

第二次会议在2002年召开,此时中国刚刚加入WTO。我国承诺金融服务业会在五年内分阶段全面对外开放,金融行业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因此会议主线更注重推动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提升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以适应全球竞争。中央决定组建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撤销中央金融工委,成立银监会,并成立国有银行改革领导小组,在工行、建行和中行股份制改革与海外上市等方面给予相应政策支持。会议后中国银行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期。

2007年的第三次会议所面临的环境与之前不太一样。此时,国内外经济发展快速,金融行业历史性发展壮大,经济基本面总体处于过热期,以银行业为代表的金融业发展势头如火如荼。会议主线是深化机构改革、建立分层有序的金融市场体系。

会议明确提出“坚持政企分开,自觉按照经济规律、金融规律、市场规律办事,充分保障金融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金融队伍……各地区、各部门都要积极支持金融部门的工作”,新增了“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强调外汇储备管理”“大力发展债券市场”等内容。此后,中投公司设立,债券品种大大增加。

第四次会议是在2012年,这次会议上首次提及防范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2008年“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开始大规模举债,杠杆率不断抬升,为隐性债务问题埋下了伏笔。

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成为此时主线。此后可见,从2014年开始,政府对融资平台的监管就进入到规范阶段。2015年《新预算法》实施,标志着地方政府举债“开前门、堵后门”的正式开始。会议还提出要进一步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强调要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这也为2015年的“8·11”汇改定下了整体基调,同时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提供了政策层面的支持。

2017年,第五次会议召开,宏观大环境已经发生变化,时值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上台,中美关系面临挑战,国内供给侧改革提出,中国经济迎来“新常态”,“高增长”转向“中高速”,“三去一补一降”。

会议提出金融工作要把握“回归本源、优化结构、强化监管、市场导向”的四项原则,明确了“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着力于解决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间的矛盾。

此后,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成立,组建银保监会,进一步扩充和强化人行相关职能,将过去地方政府的协调机构升级为实质性的监管机构(强化属地风险处置责任),形成了“一委一行两会一局+地方监管局”的新金融监管格局。金融供给侧改革正式拉开序幕,更加强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并发布“资管新规”,严控监管套利行为。

从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历史脉络看,每一个时期,内外部环境的特点都不尽相同,而我国金融发展的阶段也有差异。整顿金融秩序虽贯彻始终,但意义不同、目标各异。

从最初的“大破大立”到此后的创新突破,然后平衡补漏、监管正位,实际上是一个除旧迎新、凤凰涅槃的发展过程。每一次政策调整都是针对当下阶段产生的主要问题,而问题在市场中永远是不停变化的,因此改革永远在路上。

高度统筹“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战略

当此时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金融工作,对其进行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现阶段所遇到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从外部看,全球保守主义兴起,国家安全的重要性突显。从内部看,金融市场有其复杂性,内部风险控制不力和一些领域的腐败等让人心惊。金融作为国家核心竞争力,既需要进一步强化,有效托举新时期实体经济尤其是高科技行业的突破,也需要进一步规范,为经济平稳、民生安定、共同富裕作出应有贡献,实现安全与发展的平衡。

因此,这次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尤为重要,这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之后第一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其提出的目标实际上高度统筹了十九大提出的“高质量发展”和二十大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在此基础上,“金融强国”不仅仅是对金融机构和市场提出的要求,更是对我国现阶段政治经济发展的金融战略部署,不仅为金融未来发展指明方向,更为整体政治经济发展与金融的关系和如何结合指出了道路。

所以,会议强调“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要求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这次会议应该让人看到,除了传统的金融工作和改革会依照市场规律和时代变迁继续调整,对金融的认识得到了全面深化和提高,金融在国家安全、政治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得到了提升,同时其责任和发展方向侧重也有所调整。

深刻理解这一点,或才能更好把握未来金融业发展趋势。(信息来源:新京报官微)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10月30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此次工作会议备受瞩目。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可谓我国金融领域最高规格的会议。过去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通常每5年召开一次,自1997年第一届会议召开以来至今共召开5次,每次持续时间2-3天。会议在金融政策及格局部署等方面对我国金融业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作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本次会议是首次。从“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到“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两字之差,体现的是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和集中统一领导。

会议首次提出建设“金融强国”,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历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主线有所不同

由于经济周期缘故,五年一次的金融工作会议召开时通常经济环境和背景都有所不同。因此,尽管历次会议都会着眼于金融深化改革、控制风险、对外开放、服务经济等,但主线有所不同。

首届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于1997年。这次会议的主线是“整顿金融秩序、化解金融风险”。当时,正值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亚洲国家普遍面临严重的经济冲击、资本外流和汇率贬值。

与此同时,彼时国内金融系统问题频发,金融管理失序、地方政府滥设乱办金融现象严重、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率处于高位等,致使国内金融风险不断酝酿。会议明确提出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大体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调控监管体系。此后,金融系统得到了全方位改革。

第二次会议在2002年召开,此时中国刚刚加入WTO。我国承诺金融服务业会在五年内分阶段全面对外开放,金融行业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因此会议主线更注重推动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提升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以适应全球竞争。中央决定组建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撤销中央金融工委,成立银监会,并成立国有银行改革领导小组,在工行、建行和中行股份制改革与海外上市等方面给予相应政策支持。会议后中国银行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期。

2007年的第三次会议所面临的环境与之前不太一样。此时,国内外经济发展快速,金融行业历史性发展壮大,经济基本面总体处于过热期,以银行业为代表的金融业发展势头如火如荼。会议主线是深化机构改革、建立分层有序的金融市场体系。

会议明确提出“坚持政企分开,自觉按照经济规律、金融规律、市场规律办事,充分保障金融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金融队伍……各地区、各部门都要积极支持金融部门的工作”,新增了“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强调外汇储备管理”“大力发展债券市场”等内容。此后,中投公司设立,债券品种大大增加。

第四次会议是在2012年,这次会议上首次提及防范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2008年“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开始大规模举债,杠杆率不断抬升,为隐性债务问题埋下了伏笔。

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成为此时主线。此后可见,从2014年开始,政府对融资平台的监管就进入到规范阶段。2015年《新预算法》实施,标志着地方政府举债“开前门、堵后门”的正式开始。会议还提出要进一步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强调要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这也为2015年的“8·11”汇改定下了整体基调,同时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提供了政策层面的支持。

2017年,第五次会议召开,宏观大环境已经发生变化,时值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上台,中美关系面临挑战,国内供给侧改革提出,中国经济迎来“新常态”,“高增长”转向“中高速”,“三去一补一降”。

会议提出金融工作要把握“回归本源、优化结构、强化监管、市场导向”的四项原则,明确了“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着力于解决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间的矛盾。

此后,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成立,组建银保监会,进一步扩充和强化人行相关职能,将过去地方政府的协调机构升级为实质性的监管机构(强化属地风险处置责任),形成了“一委一行两会一局+地方监管局”的新金融监管格局。金融供给侧改革正式拉开序幕,更加强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并发布“资管新规”,严控监管套利行为。

从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历史脉络看,每一个时期,内外部环境的特点都不尽相同,而我国金融发展的阶段也有差异。整顿金融秩序虽贯彻始终,但意义不同、目标各异。

从最初的“大破大立”到此后的创新突破,然后平衡补漏、监管正位,实际上是一个除旧迎新、凤凰涅槃的发展过程。每一次政策调整都是针对当下阶段产生的主要问题,而问题在市场中永远是不停变化的,因此改革永远在路上。

高度统筹“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战略

当此时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金融工作,对其进行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现阶段所遇到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从外部看,全球保守主义兴起,国家安全的重要性突显。从内部看,金融市场有其复杂性,内部风险控制不力和一些领域的腐败等让人心惊。金融作为国家核心竞争力,既需要进一步强化,有效托举新时期实体经济尤其是高科技行业的突破,也需要进一步规范,为经济平稳、民生安定、共同富裕作出应有贡献,实现安全与发展的平衡。

因此,这次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尤为重要,这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之后第一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其提出的目标实际上高度统筹了十九大提出的“高质量发展”和二十大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在此基础上,“金融强国”不仅仅是对金融机构和市场提出的要求,更是对我国现阶段政治经济发展的金融战略部署,不仅为金融未来发展指明方向,更为整体政治经济发展与金融的关系和如何结合指出了道路。

所以,会议强调“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要求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这次会议应该让人看到,除了传统的金融工作和改革会依照市场规律和时代变迁继续调整,对金融的认识得到了全面深化和提高,金融在国家安全、政治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得到了提升,同时其责任和发展方向侧重也有所调整。

深刻理解这一点,或才能更好把握未来金融业发展趋势。(信息来源:新京报官微)